芯片缺货行情会带来一些细分市场的机遇吗?


智能眼镜近几个月来,半导体行业的价格上涨不绝于耳,涨价环节涉及代工、设计以及封测环节,涨价领域则包括内存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汽车芯片等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共有超过21家芯片企业发布涨价通知。从披露信息来看,涨价幅度平均在10%-20%之间,个别企业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价格上调幅度甚至达到了50%。

其实,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晶圆代工市场就异常火爆。主要原因为晶圆制造产能持续供不应求,推动晶圆制造所必需的关键原料――半导体硅片的需求大增,但是由于半导体硅片供应商在2019~2020年之间并无大规模扩产动作,产能供应有限,即使扩产,至少要一年半时间才能增产,这使得半导体硅片的供应开始趋紧。

同时,由于半导体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成为了“卡脖子”的关键受限产品,各个成品终端厂商为了供应链安全不断增加安全库存,开始超量备货,让供应紧张的局面雪上加霜。半导体制造厂商也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对上游原材料加价抢购,用成本换交期。但是疫情使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十分不稳定,厂商的生产计划不断被打破,生产效率下降,时而需要加价寻找劳动力,时而需要根据订单量下降减少雇佣成本,这再次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。

从当前情况来看,新一轮半导体产品涨价潮或许要比2020年更加猛烈,此前厂家放出风声或者调整部分产品价格以试探市场反应,各家公司会根据情况继续下一步价格调整,甚至全系列产品进行的不同程度价格上调。

缺货带来的影响

产能短期无法增加,市场意外不断,订货周期变长、现金提货,到溢价提货,缺货带来的问题似乎无法根本得到解决。但是,缺货带来的供需紧张关系带给行业的,并不完全是负面影响。

在现在这样的局面下,小的厂家生存困难,大型厂商则更是举步维艰。面对供应商,过去的大厂动辄3个月账期,拖延付款;现在有钱不一定能买得到货,甚至供应商会优先选择现金提货的客户,大厂生存也危在旦夕。这样一来,原厂一定会选择把货交给最优质的客户,“优质”的含义也包括付款条件,这有利于规范行业内供需关系,迫使大厂向供应商付款更加守时守规。

同时,对于小厂家而言,在缺货涨价期间把握市场,进行替代,是一波机会。目前例如今年意法半导体的ST系列MCU没货空档,十分有利于国产IoT芯片厂家抓住机会,把握IoT主控芯片的大赛道;曾经的海思SoC攻下安霸德仪的编解码芯片市场,也是乘着一波缺货涨价的机会做下来的。

同时,半导体行业已经根据局势开始做出缓解举措和进一步应对措施。

例如,全球MCU龙头厂商意法半导体选择在2021年加大投入产能建设,来应对供需紧张的局面。另外,韩媒ELEC报道,2020年三星半导体的资本支出高达32.9万亿韩元(约1902亿人民币),占总资本支出(38.5万亿韩元)的85.5%。

扩大产能同时,也有企业,为防止代理商囤货,缓解交货压力,作出“非质量问题,不得退货”的决定,这也将一定程度缓解供需紧张现状。同时,仍有部分企业选择面对挑战,尽可降低供需紧张对客户的影响,如包括星宸科技、昇生微、上海灵动等在内的企业表示考虑下游终端压力,暂不会调整价格。

星宸科技表示,由于公司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及人脉资源等积累,目前晶圆供货处于正常阶段,产品售价还未作出调整。若未来成本上涨幅度较大,也会根据市场做微调,但具体如何调整、何时调整,考虑到长期合作因素,将与客户协商解决。

昇生微表示虽然相关产业链都在涨价,导致公司经营也存在一定压力,但由于早期及时做了备货准备,产品供货目前运转正常,价格暂未变动;若未来供需持续紧张,会将产品价格进行微调,但整体会保持在一定水平,不会暴涨,预计涨幅在10%以内。

上海灵动微则表示,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发酵,2021年芯片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供应链考验,原材料成本上涨、产能吃紧、供货周期延长等问题日益凸显。在此困难时刻,灵动将尽一切可能把对客户的影响降至最低,2021年第一季度产品价格不做调整。

在国际层面,中美高层即将于3月18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,半导体行业先行一步。3月11日,中美两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宣布共同成立“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“,将为中美两国半导体产业建立一个及时沟通的信息共享机制,交流有关出口管制、供应链安全、加密等技术和贸易限制等方面的政策。受此消息影响,A股、港股的半导体板块闻风异动,中芯国际一度上涨超12%。

可以看到,半导体行业已经在积极应对和化解当前的局面,但供需紧张情况会持续到何时,暂时不得而知,预计在2021年将会看到市场情况的改善。(来自CPS中安网)